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江蘇省委會副主委、南京大學經濟學系主任楊德才在提案中建議,加大力度治理“彈窗廣告”等網絡強制性廣告。楊德才調研發現,目前“彈窗廣告”等網絡強制性廣告主要存在三個方面問題:一是數量多、范圍廣,且存在出現上升的趨勢,內容上則是良莠不齊,包括涉及軟色情等內容,嚴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二是網絡強制性廣告缺少有力監管;三是很多網絡運營商為了追求利益,將網絡強制性廣告作為收入增長點,進一步造成了網絡強制性廣告“無節制”的情況。
無論是手機上還是電腦上,瀏覽網頁時常會出現頁面上跳出“彈窗廣告”的情況。一點暫停鍵,花花綠綠的廣告畫面馬上占據了屏幕;一條廣告上有上下左右好幾個關閉按鈕,一不留神就陷入下個鏈接;點擊應用著急要改文檔,卻突然打開了購物軟件……各種類型的彈窗廣告讓人不勝煩擾。專家表示,這類過度推薦、無法關閉的彈窗廣告行為違規違法,嚴重干擾用戶正常使用網絡。多方建議,應加強對彈窗廣告的監管,壓實推送平臺審查責任。
彈窗廣告頻頻現身
互聯網彈窗廣告是指打開網頁、軟件、手機APP等的時候自動彈出的廣告。近年來,我國對彈窗廣告進行過多次治理,并頒布了《互聯網彈窗信息推送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稿)》等,使彈窗廣告治理有規可依。然而,彈窗廣告標識按鈕“躲貓貓”,反復關閉反復彈出,“搖一搖”、誤觸等造成惡意跳轉等情況在互聯網中仍較為廣泛地存在,讓用戶不堪其擾。
據新華社報道,來自天津的張女士購買了某視頻播放平臺的會員,在觀看一檔綜藝節目時想關閉廣告,但關閉按鈕過小,導致她誤觸廣告,跳轉到了購物軟件。另有受訪者講述,部分APP的彈窗廣告關閉按鈕會滿屏移動,用戶需要跟隨它的移動方向,多次點擊才能關閉。山西太原市民孫女士介紹,打開一些應用時,頁面經常會自動跳轉到游戲應用的下載頁面,并進行自動下載。仔細查看發現,開屏頁面中間寫了“搖一搖有驚喜”。她感到不解,“拿著手機難免有晃動,難道所有的晃動都算搖一搖?”
“快充6分鐘,續航200公里,新能源汽車上市了?!北本┦忻裢跸壬跒g覽某APP時看到這則“新聞”,立即點了進去,結果發現里面在賣汽車貼膜、坐墊、玻璃水等車輛周邊產品,與新能源汽車上市沒有半點關系。
在各大社交平臺,互聯網上各種類型彈窗廣告成為諸多網友的吐槽對象,在如何關閉彈窗廣告的“技術交流貼”里,關閉彈窗廣告的教程詳細到如何使用第三方軟件和對本機進行設置。
治理為何這么難?
目前,中國網民數量已超10億人,彈窗廣告影響到每一個網民的上網體驗。多方表示,彈窗廣告違法違規成本低、對它的執法又缺乏明確標準,這些都給治理帶來了困難。
彈窗廣告違法違規成本低,而且收益很高,這是亂象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據新華社報道,某家可以辦理游戲行業彈窗廣告推送的互聯網公司業務員介紹,如想在一些瀏覽器推送廣告,需預充值6000元至2萬元不等的費用,如想做開屏廣告,即使是小廣告位,每天的廣告費也至少需要8萬元,多則需要180萬元。
此前有媒體報道,互聯網彈窗廣告已形成一條產業鏈,PC端一條彈窗廣告低至1分錢,移動端一條彈窗廣告低至2分錢,一家公司單日最高可提供上百萬條彈窗廣告服務,數量驚人。甚至有專做彈窗廣告的營銷網站承諾,可以根據網民在搜索引擎搜索的關鍵詞,以及瀏覽過的同行網址等,為這部分網民設置標簽,此后在他們上網時進行追蹤并有針對性地投放廣告,做到“精準定位”。
事實上,根據《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對于目前常見的彈窗廣告違法現象,處罰金額往往在3萬元以下,與廣告盈利相比較,罰款不值一提,很難起到懲罰和震懾效果。
不斷完善監管體系
彈窗廣告的問題,很大程度上說明了彈窗廣告的邊界模糊、監管乏力、體系不完善。有些游戲通過看廣告得獎勵的形式,創新了新的廣告彈出模式,有些APP設置了“搖一搖”的模式來進入廣告詳情或跳轉相關應用軟件,彈窗廣告的無孔不入、無處不在也讓監管的難度大大提升。
彈窗廣告亂象引起了我國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2022年12月,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清朗·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領域亂象整治”專項行動,全面整治各類應用程序彈窗多且難屏蔽的問題。重點整治彈窗頁面設置虛假關閉、跳轉按鈕,利用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誘導用戶點擊或自行跳轉至其他鏈接。2021年,工信部進行了為期半年的互聯網專項整治,整治內容也包括對應用軟件啟動彈窗欺騙和誤導用戶等問題。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多輪有力治理下,彈窗廣告亂象得到了很大程度遏制。未來,可進一步通過精細的制度規則、嚴密的管控機制、廣泛的公共參與、理性的行業自律等多維施力。
?。?strong>本報綜合報道)
消費日報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消費日報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消費日報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消費日報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消費日報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消費日報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消費日報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消費日報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消費日報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
7. 聯系郵箱:xfrbw218@163.com  電話: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