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盧 岳)近日,隨著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即將推出新家用投影亮度測試標準《投影機光輸出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團體標準,投影行業長期存在的亮度標識混亂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新家用投影亮度測試標準出臺在即
記者了解到,2023年2月,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在線下召開了針對《投影機光輸出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團體標準編制工作最后一次討論會議,十余家企業代表以及平臺商參與。經過參會企業與會方討論交流,《投影機光輸出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團體標準最終形成征求意見稿,并進入最后公示階段。3月20日,中國電子視像行業網登出“關于對《投影機光輸出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征求意見稿)》團體標準征求意見的通知”。
業內人士指出,該《投影機光輸出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是國內首部專門針對投影機亮度相關的團體標準,在以現有國際標準、國家標準為基礎的前提下,該文件將對投影機在光輸出指標上的標識、技術要求、測試方法進行更完善、統一的說明和規范。在統一標識方面,按該文件中試驗方法測得的光輸出值將統一標識為CVIA亮度;在技術要求方面,投影機的光輸出值不得低于產品標稱值的80%;在具體測試方法方面,除了對投影機工作狀態進行了調整補充之外,同時對白場色溫及色坐標的測量結果也作出了明確的要求。
記者注意到,該征求意見稿在現有相關國標基礎上,進一步規定了投影機亮度的具體測試方法,按該標準測試得出的投影亮度將被稱為CVIA亮度,單位為流明(lm)。有行業人士表示,家用投影市場的亮度標識混亂現象主要就是源于目前通行的ANSI流明測試方法存在漏洞,而CVIA流明的出現將有望解決這一問題。
光輸出和亮度標稱亂象普遍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我國有超1.2萬家投影儀相關企業。其中超6成的投影儀相關企業成立于5年內。但智能投影行業在保持高位增長同時,也存在市場亂象頻出的問題。
記者注意到,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和中家院(北京)檢測認證有限公司在2022年10月聯合發布的智能投影產品質量抽樣測試結果顯示,投影產品的核心技術參數之一的光輸出(亮度)指標,部分品牌存在較為嚴重的標識混亂、虛標、不達標等問題。投影產品的亮度標準在落地實施中存在大量問題,如各投影品牌針對光輸出和亮度的標稱不一致導致的光輸出和亮度標稱混亂;亮度測試白場畫面色坐標未明確,特定模式亮度測試無法真實度量消費者的觀影體驗;亮度指標要求未明確等。
去年10月底,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對5款熱銷家用投影機開展了比較試驗。結果顯示,5款產品中除海信Vidda一款投影機的實測亮度與標注值相匹配外,當貝、極米、峰米和堅果的4款產品實測亮度數值都遠低于廠家在電商網站標注的亮度。
而此前,記者曾對主流線上平臺在售的頭部品牌投影儀產品進行比對后發現,相關產品的光輸出和亮度存在多種標稱方式,如ANSI亮度、ANSI流明、ISO流明、光源流明等。
新舊標稱“切換”有門道
記者了解到,此次由海信、當貝、極米等企業發起,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牽頭制定的《投影機光輸出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征求意見稿)》屬于行業團體標準,其中更權威、統一的產品標準依據,無論對企業生產還是消費者選購而言,都具有更為明確和規范的指導意義。
記者注意到,3月上旬,已有部分家用投影廠商提前在電商頁面的產品宣傳中,采用了全新CVIA流明標注亮度,并提供了ANSI流明和CVIA流明新舊數值的對照。但經對比發現,部分品牌在標稱“切換”中也存在換算“不統一”等問題。如原ANSI流明亮度為3200的堅果N1 Pro,切換到新標準后這一數據改為1500CVIA流明;同樣原ANSI流明亮度為3200的當貝X3,在切換后卻被標注為2200CVIA流明。
究竟如何進行標稱“切換”更科學合理?消費者應用如何甄別選購?對于ANSI流明和CVIA流明數值的對照關系,行業人士告訴記者,CVIA流明相比ANSI流明在測試方法上增加了諸如色溫、色坐標等約束調節,但對實際測試亮度數值影響不大,即使考慮到極限情況,兩者實測亮度數值一般也不會超過20%,“也就是說,同一產品實測的ANSI流明和CVIA流明的數值差異不應超過20%?!?/p>
該業內人士指出,此次由頭部企業參與制定的《投影機光輸出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征求意見稿)》屬于行業團體標準,并非強制性國家標準,家用投影行業是否會全面采納仍待觀察。他表示,“不過從行業原本存在的虛標亂象看,該標準已起到行業規范化的初期示范作用,而作為投影品牌也應繼續加強自律,從最大程度上保障消費者的利益?!?/p>
消費日報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消費日報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消費日報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消費日報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消費日報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消費日報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消費日報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消費日報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消費日報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
7. 聯系郵箱:xfrbw218@163.com  電話:010-67637706